处在信息爆炸旋涡中的我们

发布时间 :2017-12-18 14:41

 总是听到有人在说,现在的生活节奏真快啊,即使忙得脚不沾地的,也做不完一天的事;每次下班后回到家里,只想瘫软在床上,一根手指头都不想动,反正吃饭有外卖,买东西有快递,聊天有手机——总而言之,有互联网就好。

 

人的一天只有24小时,除去正常工作吃饭,剩下的时间几乎全部都是贡献给了手机或者电脑一类的电子产品,尤其是当代年轻人,几乎是离不开手机的。一个人一天在手机上,到底接触了多少信息,没有人能具体的统计出来——但可以肯定的是“信息爆炸”的程度越来越深了。


timgdsad.jpg



信息爆炸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。统计表明,那个10年,全球信息量每20个月就增加近一倍。进入90年代,信息量继续以几何级别增长,到90年代末,伴随着第五媒体——互联网的出现,信息真地开始爆炸了。

 

信息大爆炸,指的是当今时代信息量不断增加,已经呈几何级别的增长。信息量增长的速度远比人类理解的速度要快,并以海浪式四面八方涌入人类的生活。它对人们具体的影响表现在五个方面:

1、新闻信息飞速增加。

2、娱乐信息急剧攀升。

3、广告信息铺天盖地。

4、科技信息飞速递增。

5、个人接受严重“超载”。

 

timgfdxf.jpg

 

相信每一个紧跟时代的人都有所察觉,信息实在是太多太繁杂了,微博上每一分钟都能刷出一个小时才能读完的信息,其中有最新的热点,也有很多“猎奇”的老旧到不能再老旧的新闻——微博的受众需求五花八门,覆盖面也是如此,因此它所包含的信息也是千奇百怪,并不能直接的提供所需要的信息,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中,总会有那么十几分钟是浪费在阅读不需要的信息上面。

 

微信更是如此。距腾讯企鹅智库发布的《2017用户&生态研究报告》显示,2016年微信的月活跃用户达到了8.89亿,直接带动信息消费1742.5亿元。这些信息消费包括什么,微商、feed流微信广告、微信公众号的软文推广……我们在微信上的几乎所有的行为,都在给微信或者其他的商家提供流量和注意力价值。

 

以上还只是信息爆炸在微博和微信上面的简单体现,还有很多很多的囊括巨额信息的板块,将直播、文章、链接、商品一连串打包并直接推销产品的淘宝;只提供平台,但是大力鼓励发展原创短视频和文章的今日头条;各自抢占独播资源并大量设置专属页面的视频播放平台;还有充斥着广告与吐槽,真理与谬论的百度浏览器。

 

timgser.jpgtimgser.jpg

 

        英国学者詹姆斯·马丁统计,人类知识的倍增周期,在19世纪为50年,20世纪前半叶为10年左右,到了70年代,缩短为5年,80年代末几乎已到了每3年翻一番的程度。近年来,全世界每天发表的论文达13000~14000篇,每年登记的新专利达70万项,每年出版的图书达50多万种。还有报告说,全球印刷信息的生产量每5年翻一番,《纽约时报》一周的信息量即相当于17世纪学者毕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的总和。近30年来,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5000年信息生产的总和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纸媒依然黄昏,这个不需多讨论,但是纸死而信息不死——信息反而以一种更多变的姿态活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。

timg-sf.jpg

        巨量的信息每时每刻的充斥在身边,有真的经验贴,有假的软文广告,有实在的建议,也有虚伪的套路——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处理信息的真与假?我们该怎么有效的选择合适的信息?

 

        这些在很早的传播学学术中就有过相关讨论——媒介素养。

 

大家可以持续关注我们,我们将在下次的文章中详细的讲解当代的媒介素养是什么,该如何培养。

作者:陈云


你是否有过被朋友圈广告困扰的烦恼
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我们身边的朋友圈开始不再是朋友们的日常晒照或是旅行分享了,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朋友圈广告。

查看详情

很抱歉...小鸽暂时无法与您见面

网站目前暂不支持您正在使用的IE浏览器版本,

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E浏览器或者点击下载以下流行的web浏览器。

X